📜
John Mike's Article
  • Introduction
  • 一些随笔
    • 目录页
    • 2016年
      • 01.01_未曾梦想
    • 2017年
      • 06.15_一个关于没认真对待考试的梦
      • 07.11_真想撕掉那窗帘
      • 07.25_我所渴求的事
      • 07.28_美丽的遗憾
      • 07.28_不断初心
      • 08.14_成长
      • 09.14_钱途
      • 09.11_我的指南针
      • 09.18_入疆有感
      • 10.17_ Why so serious
      • 10.28_进书店
      • 10.29_读书是一件要事
      • 11.03_马哲老师与学生
      • 11.08_大学可是大好的痛苦时光
      • 11.09_关于吃苦的经验
      • 11.10_“阶级固化“了你的思维
      • 11.16_不成熟的记录
      • 11.23_注重精神的他
      • 12.05_杂乱无章的知识
      • 12.07_What if
      • 12.09_从来如此,便对么
      • 12.10_我的陋习
      • 12.14_回首往昔,我的人生充斥着耻辱
      • 12.15_审视自己的想法
      • 12.15_自圆其说
      • 12.17_你要争气
      • 12.30_一些差距
      • 12.31_对阶级的看法
    • 2018年
      • 01.01_大一上学期的总结
      • 01.01_我的颓废
      • 01.05_情呀爱呀
      • 01.13_关于复读的想法
      • 01.13_写给肯阅读的人
      • 01.18_不过如此
      • 01.20_有这样一个习惯
      • 01.22_两个Flag
      • 01.23_承认
      • 01.24_为什么要用功读书
      • 01.27_在铁轨边上玩耍
      • 01.29_2018的冷
      • 02.06_野火
      • 02.25_人生要耐得住寂寞
      • 02.25_少年,你不要急
      • 03.01_又是离别
      • 03.14_来到大学后
      • 03.18_丑文
      • 03.30_终身学习
      • 04.04_为什么而写
      • 04.07_我眼中的应试教育
      • 04.08_苟思想
      • 04.09_追忆
      • 04.21_语言的无力
      • 04.22_一个关于我和朋友的故事
      • 04.24_我对2018的春节的感受
      • 04.27_江青的故事
      • 05.05_噩梦
      • 05.09_十九岁时对未来的假想
      • 05.27_闲言
      • 05.28_离死亡最近的一次
      • 05.29_关于感恩
      • 05.30_时间是苦口的良药
      • 06.17_那时我真是聪明的过分
      • 06.28_打工第一天
      • 06.29_关于写作
      • 08.09_两篇日记
      • 08.21_打工记
      • 08.28_一篇关于看完火影的日记
      • 08.30_两件往事
      • 09.27_实践检验认识
      • 10.21_杂记
      • 10.24_孤独死了
      • 11.15_看书的毛病
      • 11.15_一点胡想
      • 11.23_两面人
      • 11.30_对自己的态度
      • 12.12_自身实践是根本
      • 12.13_屏幕里的精彩
      • 12.28_他
    • 2019年
      • 01.02_ 不适的看法
      • 01.14_闷声发大财
      • 02.15_我对2019年春节的感受
      • 03.03_不知道为什么,我就想一事无成
      • 03.28_Imajine
      • 04.17_吾言吾语
      • 04.24_好好活着
      • 05.09_How time flies
      • 06.01_童年不再
      • 06.05_存在即合理
      • 06.13_骄傲的本质
      • 06.13_Diary
      • 06.20_If no if
      • 06.24_奴才与狗
      • 06.28_生活在生活的边缘
      • 07.05_生活似犯罪,写作以赎罪
      • 07.08_井与取水人
      • 07.14_大学小感
      • 07.24_彷徨
      • 08.11_One’s story
      • 08.22_持志以恒
      • 08.23_生活对我而言,每天都是动力
      • 08.25_努力前进
      • 08.26_乌合之众
      • 09.07_为年少的苦恼而苦恼
      • 09.18_我过去是,现在仍然是无产者
      • 09.27_你加油,我不了
      • 10.08_要是生活就像跑步那样就好了
      • 11.06_二十自述
      • 11.14_Some thoughts
      • 11.16_吃苦
      • 11.19_在更多时候,有制度比民主更重要
      • 12.08_Childhood
      • 12.15_Reading is cool
      • 12.17_《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
      • 12.22_持志
      • 12.27_对生活的持久满足
      • 12.29_攀登
    • 2020年
      • 01.09_两年大学的总结
      • 01.15_铭记使命
      • 01.20_观一只猫翻垃圾桶有感
      • 02.09_静水流深
      • 03.01_Keep going
      • 03.02_持志
      • 03.07_读书使人思想上趋同
      • 03.08_时间其实是一副放大镜
      • 03.14_习惯习惯的力量
      • 04.03_短写常感
      • 04.20_今天要进步
      • 06.08_关于“我的”几点陈述
      • 06.14_当时,这就叫好
      • 07.29_ Technology
      • 08.17_凋与坪
      • Untitled
        • Untitled
      • 09.09_那年我二十一
      • 09.13_个人发展的基石
      • 09.13_求人不如求己
      • 09.25_学校学习学生
      • 09.25_韬光养晦
      • 10.10_骄傲
      • 10.12_源头活水
      • 10.14_愚蠢
      • 10.15_生活在继续,而你在倒退
      • 10.25_致路遥
      • 10.30_关于死亡的噩梦
      • 10.30_二一自述
      • 11.01_我眼中的朋友
      • 11.06_最深刻的记忆
      • 11.16_看书有什么用
      • 11.19_随时记录
      • 11.22_两种水
      • 12.09_一篇同学日记
      • 12.29_素质教育与做题家
    • 2021年
      • 01.12_Attitude is Changing
      • 01.15_When is the ready
Powered by GitBook
On this page

Was this helpful?

  1. 一些随笔
  2. 2018年

03.30_终身学习

书店里有着数不胜数的书,终身学习 这四个字告诉了我们要尽可能地多学,最简单的学就是看书,不单单只是为了获得生活上的优越,以便成为日后与他人竞争的有利因素,更多地是我们需要通过读书来了解别人,这里的读书已不再是指在学校里所接受的教育,为什么要了解别人?其实,在我看来是为了日后更好地认识自己,这不能说是一句废话。人活着就是为了延续文化,传播已知,每个个体存在于世界,或多或少影响了周围的人,能力强的个体则是影响一个国家乃至全世界,人与人的差异不仅在外表,更为重要的是内在,不了解自己的人可以说是没有内在的。读书,是作者影响读者,有心的读者则是借自己所获得的影响身边的朋友,只有通过读书,才有心灵上的对比,才会认识自身的所处周遭环境的狭窄,才会明白精神世界这个东西不仅通过上网可以体会,还可以通过阅读他人的文字体会,即读书。我只能说,迄今为止,世界上厉害的人物着实太多,但许多人或许只知道他的名字,却不知晓他的其他,这样一件事带给我的感触就是,我读的书太少了,对这个世界已发生了这么多由伟大的人所产生的重要的事情的了解之少!作为一个身体健康,思想感情还算正常的我,迫切渴望了解更多。对于现在的我,我不看故事会,因为其部分内容太过于色情,不是我装作君子,而是感觉看小黄书没出息,我也不看 读者 格言 意林等杂志,原因很多,一是其内容过于文艺,大多数内容仿佛是在告诉我:你要好好活,世界那么大,你若不能亲自去看看,你至少还可以通过我来看看。世界那么大,我好想去看看啊,可是我去不了,只能读这么一本杂志,瞄几眼美丽的世界,最后无疾而终,没什么操作意义。二是杂,几乎什么内容都有,而且多是短片文章,看似面面俱到,什么内容都有所了解,实际上等你看完了,你会发现自己脑袋快炸了,想要通过几句话或几段话就获得读完整本书的心得,绝对是痴心妄想。也许只有...,才能够...。

上面这篇是我2017年暑假写的,现在看来反倒是自己给自己加油鼓气,对我而言,一篇文字写出来,目的不过就两个,一来是记录自己当时的真实想法和迫切的感受,二来就是让人知晓自己的想法,如果能够,即影响他人。第二个目的对我来说明显是最重要的,但实际上在我写的时候却是最为次要的。一个模式用久了,时间久了,就会有人这样说我,说你这人想法真多,你想太多了。我认为最好是的回应是,不理会它,实际上也只有那样做,不然呢?对吧。看完《时代精神3》,我觉得造成“我想法多”的原因在于我年幼时的成长环境、家庭背景和我接触的种种人物,最主要的就是成长环境,它带给我的影响在大脑里已经很难剔除出去了,除非我脑子坏掉。有时我感觉自己像是鲁迅,严肃批评活泼,厌恶游手好闲的人,不喜欢无作为之人,我才不管我有没有作为,我只是一个劲儿地批评,希望他们能够“醒来”,有时感觉自己像小孩,不喜暴力和庄重,喜欢被保护,渴望被满足,被问候,有时,我更像一个好学生,认真听老师话,认真上课和做作业,讨论学习,更多的时候,我是一个普通人,就像保安人员那样,只有在行人需要帮助,有麻烦时才会被用到,被呼叫,被联系的那类人中的一员。看起来有点自卑和自怜。是的,自言自语的一夜结束了。

上面这篇是2017年底写的,现在看来不过是一篇自言自语的闲文,适合我看,至于其他人,我不晓得他们意见,所以再次暴晒在阳光下等人意见。此时是2018年3月30日凌晨。还是谈自己吧。如今,我最怕在网络上遗留下什么关于过去的我的蛛丝马迹,因为我对未来的自己抱有很大希望,这里的希望不是指出人头地或月薪上万更或者是做一个成功男士,而是指,个人自觉脑子里的东西尚未成熟,许多关乎实际人生与真实生活的观念还未定型,也就是说,未来的那个我极有可能会是一个全新的我,一个完全不同于现在的我,因为大脑里的那个“我”还能够接受来自外界的改造,但现在的我仍是一个不理想的人,仍爱在文字里留下痕迹,用看客的话来说,我这叫“活该”。我看了下开头的那篇文章,其实我最想收回的话就是说“读书有很多好处”之类的万金油式词藻,不要说读书有用没用之类的话,即使可以说,也轮不到我来发表意见。我觉得自己越看书,越胆小,越学习,越无知,越说话,越浅薄。对比前两篇文章,这篇文章就写得很胆小谨慎,以至于我自觉接受“无能”的称号。这世界为什么要分富人和穷人呢?为什么要分人文社科生和理工科呢?为什么要分物理学和哲学呢?为什么我看到的人就那么厉害呢?为什么同一所学校出来的人5、10、20年后悬殊就大得惊人?为什么有的差异化能激励一些人成长为全球前2%,而有的人却被差异化葬送至最基层?为什么20年前有人说机会早就被找光了,20年后有了不同样的人却仍说着同样的话?为什么不严肃生活的人也可以生活得安然有序?为什么父母的大量积蓄很重要?为什么人人都会百度的时间里,并没有人人都受益?为什么我们要相信“我的未来不是梦”?为什么有人会把高考视作是人生中最公平的社会资源的竞争,且没有之一?为什么公平需要天平,而天平需要支点,而不平衡状态的天平也能奇迹般的存在于那个支点?为什么交换想法比交换苹果更能创造价值?这个世界实在是太多元了,就凭你,我,几个简单的脑袋就想把它玩转,留下万人瞩目的焦点,实在是猴子捞月,自讨没趣,现实的途径是,日常生活,该干嘛干嘛去。我唯一知道的是我所知甚少,毫不客气地说是,一无所知。爱因斯坦说过,聪明人的聪明是有限的,而愚蠢人的愚蠢是无限的。我觉得没必要给每个人讲述自己的无知,如果无知这种东西都值得拿来讲述的话,那爱因斯坦说的后半句就遭印证了。近来,我发现自己并不是一个很有梦想的人,我是伪理想主义者人群里的一员,而且是那群人中伪得最厉害的,当然,这话被我说得毫无根据,但我并没有找到足够的材料来证明自己的不伪或正规。也许我和大多数人一样,吃着唯物主义的饭,操着唯心主义的心,毫无个人的特殊性可言。我还是有一点梦想的,那就是期望:将来我有钱到不会浪费时间。

结尾:圣人庸行,大人小心。

-于2018.03.30

Previous03.18_丑文Next04.04_为什么而写

Last updated 3 years ago

Was this helpf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