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8_大学可是大好的痛苦时光
如今的大学,绝大多数只能说是提供学生吃的地方,睡的地方,玩的地方,听课的地方,锻炼身体的地方,自我管理的地方,还有一个有助于打开学生内心世界、结识来自五湖四海的新朋友的地方。就这样定义大学吗?当然不是,但已经定义了绝大多数了,即 只有少部分大学才是我欣赏的。进入大学一段时间,忽然发现我所就读的大学的功能不在乎是上述我所提及的那几个用处。至于什么“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等一系列精神思想方面的教育和提升等知识普及工作,真是好生可怜!政治学习的思想这里只有另作他论。
大学的生活极少能理想化,没有多姿多彩的校园文化,没有重大历史,没有教育思想,即使说到一流大学有这些东西,也只能说是一小撮,我读哪一所大学不影响这里谈的“绝大多数”。周围混混僵僵地混日子的人真不少,回头动用了一下教育教给我的知识,想想他们也是“出于无奈”这种说法也有道理。绝大多数大学也就只提供你那几个地方,图书馆不可能修得大到足以容纳全校学生,所以宿舍成了他们无作为的根据地,偶尔发发善心,念起家中辛勤付出的父母,浮现出“说出来又都是泪水”的感人画面,便想去图书馆看看书,报答一下父母的养育之恩以及用一句词藻修饰得极其动听的话-“我要对自己的未来负责”来拖动自己前往图书馆的脚步,来到图书馆还面临着没有位置坐的局面,但图书馆也只有那么大,所以总有一部分人是不适合图书馆的,再裸露一点,那群人便是来得比较晚的那群人。又假如全校的学生都有嗜书如命,每天都去图书馆啃一啃书,看一看文章的习惯,绝大多数图书馆就算使出吃奶的力气恐怕也没那个地方容下那群人。我不嗜书如命,做不到种种,有些东西也没有逻辑可言,上述种种,算是个人对个人的启示。
-于2017.11.08
Last updated
Was this helpf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