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ohn Mike's Article
  • Introduction
  • 一些随笔
    • 目录页
    • 2016年
      • 01.01_未曾梦想
    • 2017年
      • 06.15_一个关于没认真对待考试的梦
      • 07.11_真想撕掉那窗帘
      • 07.25_我所渴求的事
      • 07.28_美丽的遗憾
      • 07.28_不断初心
      • 08.14_成长
      • 09.14_钱途
      • 09.11_我的指南针
      • 09.18_入疆有感
      • 10.17_ Why so serious
      • 10.28_进书店
      • 10.29_读书是一件要事
      • 11.03_马哲老师与学生
      • 11.08_大学可是大好的痛苦时光
      • 11.09_关于吃苦的经验
      • 11.10_“阶级固化“了你的思维
      • 11.16_不成熟的记录
      • 11.23_注重精神的他
      • 12.05_杂乱无章的知识
      • 12.07_What if
      • 12.09_从来如此,便对么
      • 12.10_我的陋习
      • 12.14_回首往昔,我的人生充斥着耻辱
      • 12.15_审视自己的想法
      • 12.15_自圆其说
      • 12.17_你要争气
      • 12.30_一些差距
      • 12.31_对阶级的看法
    • 2018年
      • 01.01_大一上学期的总结
      • 01.01_我的颓废
      • 01.05_情呀爱呀
      • 01.13_关于复读的想法
      • 01.13_写给肯阅读的人
      • 01.18_不过如此
      • 01.20_有这样一个习惯
      • 01.22_两个Flag
      • 01.23_承认
      • 01.24_为什么要用功读书
      • 01.27_在铁轨边上玩耍
      • 01.29_2018的冷
      • 02.06_野火
      • 02.25_人生要耐得住寂寞
      • 02.25_少年,你不要急
      • 03.01_又是离别
      • 03.14_来到大学后
      • 03.18_丑文
      • 03.30_终身学习
      • 04.04_为什么而写
      • 04.07_我眼中的应试教育
      • 04.08_苟思想
      • 04.09_追忆
      • 04.21_语言的无力
      • 04.22_一个关于我和朋友的故事
      • 04.24_我对2018的春节的感受
      • 04.27_江青的故事
      • 05.05_噩梦
      • 05.09_十九岁时对未来的假想
      • 05.27_闲言
      • 05.28_离死亡最近的一次
      • 05.29_关于感恩
      • 05.30_时间是苦口的良药
      • 06.17_那时我真是聪明的过分
      • 06.28_打工第一天
      • 06.29_关于写作
      • 08.09_两篇日记
      • 08.21_打工记
      • 08.28_一篇关于看完火影的日记
      • 08.30_两件往事
      • 09.27_实践检验认识
      • 10.21_杂记
      • 10.24_孤独死了
      • 11.15_看书的毛病
      • 11.15_一点胡想
      • 11.23_两面人
      • 11.30_对自己的态度
      • 12.12_自身实践是根本
      • 12.13_屏幕里的精彩
      • 12.28_他
    • 2019年
      • 01.02_ 不适的看法
      • 01.14_闷声发大财
      • 02.15_我对2019年春节的感受
      • 03.03_不知道为什么,我就想一事无成
      • 03.28_Imajine
      • 04.17_吾言吾语
      • 04.24_好好活着
      • 05.09_How time flies
      • 06.01_童年不再
      • 06.05_存在即合理
      • 06.13_骄傲的本质
      • 06.13_Diary
      • 06.20_If no if
      • 06.24_奴才与狗
      • 06.28_生活在生活的边缘
      • 07.05_生活似犯罪,写作以赎罪
      • 07.08_井与取水人
      • 07.14_大学小感
      • 07.24_彷徨
      • 08.11_One’s story
      • 08.22_持志以恒
      • 08.23_生活对我而言,每天都是动力
      • 08.25_努力前进
      • 08.26_乌合之众
      • 09.07_为年少的苦恼而苦恼
      • 09.18_我过去是,现在仍然是无产者
      • 09.27_你加油,我不了
      • 10.08_要是生活就像跑步那样就好了
      • 11.06_二十自述
      • 11.14_Some thoughts
      • 11.16_吃苦
      • 11.19_在更多时候,有制度比民主更重要
      • 12.08_Childhood
      • 12.15_Reading is cool
      • 12.17_《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
      • 12.22_持志
      • 12.27_对生活的持久满足
      • 12.29_攀登
    • 2020年
      • 01.09_两年大学的总结
      • 01.15_铭记使命
      • 01.20_观一只猫翻垃圾桶有感
      • 02.09_静水流深
      • 03.01_Keep going
      • 03.02_持志
      • 03.07_读书使人思想上趋同
      • 03.08_时间其实是一副放大镜
      • 03.14_习惯习惯的力量
      • 04.03_短写常感
      • 04.20_今天要进步
      • 06.08_关于“我的”几点陈述
      • 06.14_当时,这就叫好
      • 07.29_ Technology
      • 08.17_凋与坪
      • Untitled
        • Untitled
      • 09.09_那年我二十一
      • 09.13_个人发展的基石
      • 09.13_求人不如求己
      • 09.25_学校学习学生
      • 09.25_韬光养晦
      • 10.10_骄傲
      • 10.12_源头活水
      • 10.14_愚蠢
      • 10.15_生活在继续,而你在倒退
      • 10.25_致路遥
      • 10.30_关于死亡的噩梦
      • 10.30_二一自述
      • 11.01_我眼中的朋友
      • 11.06_最深刻的记忆
      • 11.16_看书有什么用
      • 11.19_随时记录
      • 11.22_两种水
      • 12.09_一篇同学日记
      • 12.29_素质教育与做题家
    • 2021年
      • 01.12_Attitude is Changing
      • 01.15_When is the ready
Powered by GitBook
On this page

Was this helpful?

  1. 一些随笔
  2. 2020年

01.09_两年大学的总结

上大学两年,我发现自己会干的事情无非就是解几个别人也会解的方程,临近考试,背一些别人也会背的方块字,平时生活,看一些别人也会看的书,讲一些聊胜于无的话,千篇一律的生活,就这样重复了七百多天。做这些事情,需要的似乎仅仅是一个生而为人的身份,而不太需要身为人类所应该运用的智力和理应发挥的潜力。

从前的我一直以为,进入大学的生活,就相当于武侠小说里写的那样,进入了某个少林门派,然后在里面潜心修行几年,就会得到一些绝世武功的秘籍,再结合自身特点,发展出一独门绝技,直到把它练习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得到各个德高望重的前辈的认可,才算修行结束,可以下山,救死扶伤,拯救乱世。现在看来,两年前,我更应该选择上山当和尚,比起大学,毕竟那个地方才充满武侠小说里的气息。

再过两年也就差不多该离开这个地方了,满怀希望,空手而归。有人会讲,上大学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学会学习的能力,懂得自己学习,也有人讲,大学生活的意义非凡,黄金四年,要学会生活与学习并重,知识与实践结合。一想到,类似的说辞对所有人都如此要求,不免感到牵强,如同纸上谈兵般,难于实际,也懒于实际。

看书的时候,感觉自己就像一个圣人君子,事事都要追求一种至高境界,为了提高自己,把自己变得完美而读书。可实际情况却难逃惯性作用,一不留神就把书上的建议抛到脑后,一激动就“原形毕露”,回到解放前了。为改掉陋习所做的种种努力,恰如雪崩,本来就不牢固,一受外界刺激就崩塌了。后来我也知道了,大千世界,人山人海,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绝大多数人都是具有食色性这种动物精神的普通人罢了。更何况自己还有诸多缺点就像慢性疾病,哪是三天两觉就能治好的。由此看来,个人读书的目的恐怕不是为了取悦别人,只是想以取得一种心理上的优势,来弥补在实际行为上出现的不和谐。每当此际,鄙人深切洞悉,自己属于何种可怜的物种!

在念小学时,一位非常和蔼可亲的语文老师,曾说,将来我一定会在语文上出彩。她确实是位非常好的老师,我之所以这样讲,绝不仅仅是因为她的鼓励,而是她曾多次严厉批评过我。直到现在,我也不知道她是怎么看出来的,也不清楚她为什么要那样说。小学我每天坚持写日记,内容写得很严肃,完全没有童年时期该有的那种纯真与快乐。如果她想鼓励我,写出一些阳光灿烂的日记来,也完全没必要采用那种论断。不过,现在能够经常翻书看书,心里想着要读哪哪本书,其中大概也有不想辜负老师那番话的缘由吧。

我的20岁,没有十年。上大学以来,一直有一个想法,就是,现在我就辍学,我会不会将来变成工作特别辛苦,报酬还少得可怜的劳动人民呢?卢梭在他20岁那年,开始大量的阅读书籍,为他后来的写作增添了不少色彩。在大学里,有一段时间,我一度想过休学一年,甚至辍学,跑回家去关起门来看两三年的书,是那种把看书当作自己白天工作的全部内容的看。不过想法仅仅是想法。我的20岁,却划水似的,结束了。

整日忧愁的自己,这个忧啥时候可以变成优?看一点闲书,偶尔也会迟疑,看这些于不远的明天有何用处,写过一点闲文,随着时间推移,渐渐怀疑,写这些东西又于自己将来有何用处。文字表达,张扬情感,确实可以解放人,给人细腻生活的感觉。有人写作,写的越多,自身就越解放,这都是在讲其好的一面,但也有人写作,是对过去记忆的加强,书写昨日种种的同时,封闭自我,难成今我,还有人写作,集二者于一体。第三种人就最是我了。生活同写作一般,需要耐心,我对生活的耐心,便是靠感受来弥补事件的贫瘠,有时仍过于妄自菲薄,在现实生活中时常把自己当成一完全的废物,有时过于自信,像只气球,怎么沉都沉不进海里,怎么飞也飞不破苍穹,只能漂挂在天空,虽是自己,却难以自己。在鄙人的感官世界里,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稍有思想活动,不是冷暖更多,便觉水深火热。

成长的机会,就像银河,单个看来并不引人注目。直到错过了最后一个,人们才开始追悔莫及,只有那时,觉悟才仅仅是觉悟,而不再提供新的机会了。

-于2020.01.09

Previous2020年Next01.15_铭记使命

Last updated 3 years ago

Was this helpf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