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3_注重精神的他
他时常对周围的人说,他是一个注重精神的人。“注重精神”这四个字让人觉得他其实不过是无能,事实上只有或只会通过说一些玄乎其玄的东西来打发时间,打发无聊的生活,他实际上是在逃避现实,以及不情愿或无能无力去迎合别人,不主动积极地参与、改变或接受当下的局面。他说自己是一个注重精神的人,倒容易让人产生他实际上是一个什么都不愿作为、只期望一味地逃避现实、面对现实生活很懦弱无能的人的想法。有人也愿意问问他是如何地注重精神,不过他自己也没什么机会去真正回答,他不过是众多读书人的一份子,他期望有人能同他说一些关于如何注重精神的话题,他说自己注重精神多数是为了让人不再问他更多,不过他又时常管不住自己,总是想要说出更多,或者这样来说,由于他自身的口拙和知识的贫乏以及有些在意对方的提问或提问者本身,便想好好生生地做出清楚的解释,但由于他的口拙,往往会说到很多主题之外的东西或者是他感兴趣但提问者觉得没多大意思的事,他讲多了会让提问者听不懂不想听,甚至他自己都不知道他在讲什么,提问者多半会失去倾听的耐心,变得不那么好奇了,便连连点头,不想再听他无味的解释,想快点结束这段自讨的无聊问题的答案。比如,你平时都干些什么啊,有什么爱好啊,有什么特别的技能啊等等,如果他的回答是看书,那么提问者多半就知道这个人是一个上进的人或者说起码他知道看书。像这样流畅的“问与答”就结束了,整个提问与回答过程大概就这样,后续就是要么说继续其他的事,要么什么都不说了,提问者不愿深入了解他什么,多数人都没那个闲情,这很正常。有时候,他觉得,不说话倒感觉充实,一开口,便沦为了自己嘴巴的阶下囚,觉得极度空虚。
在现在,其实绝大多数人的生活已经不成问题了,在这个基础上他说自己注重精神,也不全无道理,至于周围人的声音,自然是没有的,他又没什么名气,又不是神仙,他不过是很平凡的人,自然不值得他人浪费时间寻思议论。
于我而言,一万年太长,我只争朝夕。我就像一个小小的圆圈,圆圈里是我自以为认知了的东西,而等待我的,却是圆圈外的各种未知,另外,每当圆的半径增大一点的时候,我所接触到的未知之事之范围没有缩小,反而越来越大。我有极大的野心,极大的抱负,不可能做社会的顺民,过于强调精神层面的东西,必然会造成实际生活中的损失。我自身充满矛盾,容易被激化,想想自己真像一个不自觉的愤青,另外其实我又正常得要命,这样,我便称自己是矛盾的。
我不应该说这么多的,说多了就明显是故意的,仿佛笔者有意透露自己的想法,期望获得什么更大的回报。在这里,可以直接批评的是获得回报的想法是不好的,应该摒弃的。由于“没有事什么是绝对对的”不一定对,我写的东西也充满了不一定,一个人的思考本来就片面,何况我没把上述信息视作是思考的结果。
-于2017.11.23
Last updated
Was this helpf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