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7_ Why so serious
一本书,若不是持续地看,并且总是断断续续地看,那就算好不容易地看完了,对这本书用“看”的说法与用走马观花似的“游”的说法也无差别了。
1.吃的是“唯物主义”的饭,操的是“唯心主义”的心。
2.当我们的大学生在外面转,在宿舍、食堂、教学楼里转的时候,世界上另一角落的一些大学生已经挪了好几页书了吧,反之也是,这也算是人差异化的表现吧。
3.承接第2点:自愧不如,先天不如,后天更不如。
4.谈做家长的与做学生的:与其将来好好教育自己的孩子少玩游戏、少看电视节目、少去外面乱串和到处跑,多读书,好好学习、认真听课、做作业,走正路,干正经事,将来才不会受限于知识或钱或健康,倒不如自己在年轻的时候(尤其是现在这样枯燥乏味的日子,钱不多,时间却拥有一大把)就好好学习,多读书,去着手做好以后希望让自己的孩子做好的那些事。而不要混混僵僵划手机屏幕,透支身体健康去玩智能设备上的那些软件,就这样一天天消耗大把的时间,待到人到中年,有了家庭和孩子,找了个合适的时机,便理所当然地把自己年轻时没做好的事情和没实现的想法寄托给自己的下一代,如此,如果下一代迫于无奈,只能按照家长的想法去按部就班地进行实施,我便可以这样说,你的下一代在成长过程中,少了许多童年的乐趣,多了许多本可以在你那一代解决的生活问题,在自己的孩子没有做好和实现父母所期望他所做事的和想法之前,他这样的下一代不会真正幸福。
5.拿已有的知识去伤人,干伤天害理的事,有良心的人会良心不安,更会招人不满,以及引来众多的反抗。知识应服务于人,操控它的是人,人与人应友爱相处,尤其是涉及知识性讨论的问题时,切记以人为主,知识只是一个引导他人进行对象认知的桥梁。
6.追求简洁就是朝着真实的、完整的整体面目靠近的过程。
7.过来人的经验对于非过来人来说,到底起了什么(哪些)作用?哪些实质性作用?经验不能当饭来“吃”,没有亲身经历之前听太多经验会不会影响人在经历新事物过程时的正常发挥,七嘴八舌的经验,与自己实际操作起来不符合的时候,就会觉得,道理都懂,就是达不到相同效果,这时候应该怀疑经验到底有哪些用。不是泛泛而谈的说“经验肯定有用”,而是如果有用,要怎么做才能体现它的“用”,而不是听完一堆过来人苦口婆心地讲完他的经验,就觉得经验有用,我有收获了,因为我先知了。
8.我愈来愈语言化了,喜欢文字生活点滴
9.《精进》的作者采铜到底看过多少本书?
10.在学生眼里大学的老师应该是什么样的,大学的课堂应该是什么样的,在老师眼里大学的学生应该是什么样的,为什么有的同学喜欢不经意地排斥一些同学,为什么教哲学的老师会打着“讨论问题我喜欢开放性讨论和多元化交流”的旗帜对学生说:你想多了。
11.这一定不是一个愤世嫉俗的人的泛泛而谈,只是抽象的自我想法和具体的个人文字的一次记录。
12.不管怎么不愿意,我一定会按部就班地进行日常生活,该消沉的时候消沉,该反思的时候写点东西,在需要笑容的时候,why so serious?
-于2017.10.17
Last updated
Was this helpful?